1,拔牙后出血
【辨证】虚寒牙衄。
【治法】温阳益气活血止血。
【方名】柏叶汤加减。
【组成】柏叶10克,干姜3克,艾叶10克,党参12克,白术10克,炙草5克,阿胶(另煎)10克,田三七末(冲服)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谭敬书方。
2,慢性牙周炎
【辨证】胃与大肠伏热,循径上蒸。
【治法】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,化腐生肌,收敛止血。
【方名】固齿散。
【组成】滑石粉18克,甘草粉6克,朱砂面3克,雄黄1.5克,冰片1.5克。
【用法】共研为细面,早晚刷牙后撒患处;或以25克药面兑60克生蜜调和早晚涂患处。
【出处】蔡福祥方。
3,牙痛
(一)
【辨证】阴虚火旺。
【治法】补肾益阴。
【方名】阴虚牙痛方。
【组成】生地24-30克,熟地24-30克,元参15克,骨碎补9克,二花15克,细辛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卢学理方。
(二)
【辨证】阳明热炽,胃火循经上炎;或年老阴液不足,虚热上浮。
【治法】清胃泻火,通腑润肠。
【方名】白玉汤。
【组成】生地15克,麦冬15克,知母10克,石膏(先煎)30克,元参18克,花粉15克,牛膝10克,大黄9克,甘草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广西中医药》。
(三)
【辨证】肝胆火旺。
【治法】清肝泻火,凉血疏风。
【方名】齿灵汤。
【组成】生地12克,丹皮10克,青皮6克,石膏12克,荆芥10克,防风6克,甘草6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山西中医》。
(四)
【辨证】胃腑蕴热,循经上蒸。
【治法】清泻胃火,疏风解毒。
【方名】清胃解毒汤。
【组成】生石膏15-30克,知母12克,谷精草12克,银花12克,蝉衣6克,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广西中医药》。
4,牙槽脓肿
【辨证】胃经实火。
【治法】清胃泻火。
【方名】石皮汤。
【组成】生石膏30克,生地15克,丹皮9克,知母9克,黄芩9克,银花9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《广西中医药》。
5,牙髓炎
【辨证】风火上攻。
【治法】清火止痛。
【方名】牙痛定疼汤。
【组成】生地20克,元参20克,生石膏15克,升麻2克,细辛2克,槐花10克,丹皮9克,地骨皮10克,黄芩10克,川芎6克,白芷6克,荆芥9克,防风3克,甘草3克。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1剂,日服2次。
【出处】林大同方。
本方剂只供参考
←欢迎点击进入我的博客空间→
评论